案例分享 | 安阳市区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

发布时间: 2023-09-13
浏览人数:

关键词


区域31家医疗机构7大类144个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省、市、县三级联动,医院跨领域业务协同。


01 

建设概况


安阳市卫健委携手东华医为,以信息化为抓手,整合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推动辖区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建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卫生协同服务模式。检查检验共享互认是推进全市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改革的重大应用场景,是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落脚点。目前平台已经上线进入试运行阶段,是全河南省首家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的地级市,安阳市已经有31家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并与河南省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平台互联互通、实时交互。


02 

建设目标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构建区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完成医疗机构检查检验互认平台的全方位覆盖,推进医院跨领域业务协同。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减少重复开单检查,从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支出,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依据相关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接,获取二三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的数据,建立基础数据中心和影像数据中心,为平台系统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智能网关提供统一接口服务,为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客户端和互认中心端、综合监管分析平台提供服务支撑。


03 

建设规范


统一业务规范、统一采集标准、统一互认规则、统一监督管理。


形成了全市统一的卫生信息标准。2023年7月完成安阳市卫生标准体系建设,统一了卫生健康信息数据标准、编码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规范了数据接口标准,并对今后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标准指引和要求。


统一互认规则。原则上,医师在接诊时应对患者近期 (检验一般为 1 个月内,检查一般为 1个月内)在具备互认资格的医疗机构所做的检验结果进行参考,对疾病周期性变化规律时间范围内的、规范完整的检验结果,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遵照互认项目和适用范围予以认可并在病历中引用被认可的结果,不再进行重复检验。医疗机构对于检查检验项目未予互认的,应当做好解释说明,充分告知复检的目的及必要性。


1695259997853010983.png


04 

建设成果


安阳市建设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及监管平台,科学制定规范接口标准文档,在较短时间内指导全市31家公立医疗机构完成与市平台全面对接、测试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数据上传连续、稳定。同时指导上线医疗机构按照“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积极推广应用并广泛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1)系统应用成效

安阳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从2023年7月正式开始实施,由卫健委统一牵头,完成互认机构31家,占比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100%,包括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18家,行政区划上覆盖全市4个市辖区、4个县和1个代管县级市。


互认项目共涵盖了7大类144个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其中临床检验互认项目包括生化、免疫、微生物、血液、体液分析项目4大类58小项;检查互认包括Dicom影像在内的DR、CT、核磁三大类检查项目最大程度上覆盖患者常见检查项目,其中DR检查40小项、CT检查26小项、核磁检查20小项;同时,安阳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已完成与河南省互认平台对接工作,实时数据已开启自动上传。


安阳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上线试运行以来,截至9月12日,共31家医院开展了760次互认共享,深受到百姓认可和欢迎。



2)数据决策、推动卫健委对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

建成检检查检验互认监管系统,通过大屏对开展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医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于检验检查互认规则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按临床科室(病种)、按医技科室(病种)或按医生统计互认医院重复检查检验;根据平台检验检查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开展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临床科室诊疗情况,统计分析开展互认工作前后相关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设备使用率、患者检验检查费用占比、患者诊疗总费用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