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二院:智慧医院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导读
近年来,国家电子病历分级评价、智慧服务与智慧管理相关评审规范相继出台,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信息部门该怎么做?充当什么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在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关注和解决哪些关键的问题?
在东华医为2023大健康IT高峰论坛(iMEDWAY SUMMIT 2023)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华西二院)信息管理部部长吴邦华分享了他对智慧医院建设的见解。
演讲人:
吴邦华
智慧医院建设,既要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更要深入理解业务,实现技术和业务的融合。
01
智慧医院建设的内涵与困惑
国家卫健委从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个角度,针对医疗、管理、患者服务等方面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指导智慧医院建设工作。
但在智慧医院建设的过程中,各个层面依然会遇到不同的困惑:
医院的决策者,困惑于信息化需要多少预算,投入和效果如何评估?
系统使用者,常常受困于信息化与实际工作需求的差距。
信息部门,更是需要面对全院各种类型的需求,协调各方工作。
02
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要素
医院的信息化项目,常涉及多个业务科室和管理科室,信息部门不仅仅是需要完成系统建设工作,而是要作为牵头部门去推动各业务科室和管理科室的信息化工作,同时,也需要向医院管理层提交信息化建设成果。
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信息部门需要透过表象,深入到业务,挖掘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要素,我们列出了以下五个关键要素。
1.IT:信息化工作的基础,系统建设。
2.业务:理解相应的业务,如果对业务缺乏了解,所建设的系统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组织:指在业务流程中的工作角色,也就是每个业务节点的工作由谁来负责,这也是最复杂的要素。
4.运营:不论对于临床、行政职能部门来讲,还是考虑到资源效益的调配,都离不开医院运营管理。信息部现在和医院管理部的沟通交流最多,和他们也最为相似,医院管理部管全面、整体的医院业务工作,信息部管全面、整体的IT系统运维,运营管理应当是信息部门考虑的重点。
5.战略:华西二院的战略方向有两个:一是要由基本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转型,二是由妇幼专科医院向妇幼健康综合服务医疗机构转型,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信息部门将承担许多必须的工作,并将信息化建设提高一个层次。
梳理出关键要素后,则面临着几个必须明确的问题:
1.为什么干?也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业务目标。
2.干什么?这涉及到业务功能、业务能力。
3.谁来干?包括组织架构和业务角色,这具体涉及到哪个部门的谁,哪个工作角色、哪个工作岗位在某个业务流程环节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充当什么样的职责。
4.怎么干?这里涉及到业务流程、业务规则。例如对门诊病人来讲,业务流程只是办卡、挂号、缴费、就诊等等,但是在这个“简单”的过程中,办卡有规则,挂号有规则,缴费也是有规则的。实际工作中会发现,流程和业务规则理不清时,系统会在这一过程中被“撕裂”。不同部门间的要求差别很大,甚至可能产生冲突,这很可能会导致系统无法完整运行。
5.用什么?前4个问题解决后,才能明确“用什么”,也就是用什么技术解决业务需要何种支撑的问题。这会涉及到三个层次:1)功能,也即应用系统;2)基础设施;3)数据,数据非常重要,反馈了背后的业务;数据也反过来规范流程,提供流程优化改进的方向。
盘点智慧医院建设5个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战略位于最顶层,战略决定医院的运营体系、业务(业务方向、业务目标)、组织架构。
例如华西二院要把儿科学科健全,就会成立儿童相关的外科科室,这就是根据医院的战略目标来设置组织架构。而在第二个层次的运营、业务、组织方面,华西二院进行了一院多区、同质化管理、一体化运营的规划,就是运营模式和运营体系,这些由业务战略决定。理清以上问题后,才决定了用什么样的技术,也就是IT的基础。综上,战略、运营、业务、组织的下面才是IT架构,IT架构支撑整个业务架构。
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业务、组织架构,而是需要什么样的系统,有系统后才回头考虑流程改造、组织架构调整的问题。但组织架构调整的工作难度非常大,这也就会造成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同样的系统,在一家医院上线的效果非常好,换到另外一家医院却与之相反,效果不尽人意。这就是由于每一家医院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的不同,决定了信息系统上线后效果不同。
03
智慧医院建设的体系建设
作为信息部门,进行系统建设,应该具有架构性思维。
第一,全面。医院信息部门是服务全局的部门,视角必须是全面的。即面对各部门提出的要求或建议,应该从患者、系统使用者、管理者等多角度全面审视它对整体流程会产生哪些影响,信息部门一定是一个谋全局的角色。
第二,结构化。面对大量的需求,需要层层分解,理顺目标,理清层与层之间的关系,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系,此后才能将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上。
第三,灵活与演进。业务在不断地变化,系统建设架构也一定要随之变化。但是目前难度很大,因为目前传统的医疗信息化架构要改变起来非常困难,这其中也有医疗业务特殊性的原因。
智慧医院建设的体系建设,需要以业务目标作为指引,先设计业务架构,根据业务逐步分解,明确业务流程与组织架构两个要素,再设计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及技术架构,最终形成医院整体的信息化架构和规划。
“企业架构,是TOGAF提出对整个架构的定义,包括了四个方面,即多视角。”智慧医院建设也应该有多个维度,多个视角,不能仅仅注重系统本身。信息体系涉及2层架构:业务架构、IT架构。
基于这一理论,我们把医院整体业务分为17个大方面,其中包括医疗业务,也包括患者管理、产业服务、医联体、科研、教学、财务、人力资源、物资设备等。第一层为业务域,业务域下分不同业务子域,业务子域再划分为不同的业务流程。整个业务流程梳理起来非常困难,包括生产要素等等方面的治理。东华医为协助医院梳理了大的业务域,细分业务域工作还需要信息部门共同参与,业务域梳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后续我们计划分业务域按序推进工作。
目前整个门诊业务流程已梳理完毕,这梳理过程中,以患者服务流程作为切入点,暂不涉及过多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便于让管理层看到一定成效。流程理清楚,才能基于此设计整个系统。
华西二院也在开展一院多区的规划,进行系统设计,建设统一资源平台(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在前端利用统一门户针对不同对象提供相应的门户接入。医院的精细化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很多情况下的系统建设问题,反映的是管理问题。如果想要将管理问题和业务问题的症结说清楚、理解透,确实需要信息部门花大力气、花很多精力去理解,去深入临床业务。
智慧医院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IT和业务的融合。
IT的应用就是要使“业务在线”。系统应用实际上反映了业务的状态、业务的运行流程,在这一过程中,业务沉淀下数据,数据在进行整合、分析以后,可以最终用于改变或优化组织流程和业务体系。